教師風采(三):高旭——矢志學術研究 傾力文化育人
從2002年至今,作為一名普通的思政理論課教師,高旭老師在77779193永利已有二十年的從教經曆。在此期間,他始終堅定不移地遵循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忠誠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事業,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校學院的事業發展貢獻出應有的力量。
一、經典為基:增強理論研習的自覺性
思政理論教育教學具有極強的政治性、理論性,要想上好每一堂課,讓黨和國家的發展理念對學生産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切實見效的重要影響,思政理論課教師就必須在課堂内外堅持“經典為基”的理論研習習慣,不斷強化自身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經典的系統學習,并能進一步展開學理性的深度研讨,日益夯實自己從事思政理論教育教學的理論功底。高旭老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利用學校圖書館、學院資料室的便捷條件,采用廣泛博覽、重點精讀的方式全面深入地研習《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甯選集》《列甯全集》《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胡錦濤文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3卷)等馬列主義重要經典,這讓他的課堂教學具有突出的學理性蘊涵,能夠更精準地回應與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展現出馬列主義及“唯物辯證法”作為思想武器、精神武器的現實威力。對馬列主義經典的高度重視和系統研習,也讓高旭老師長期從事思政理論教育教學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正确導向,能夠真正發揮出引領學生健康成材成長的“良師”作用,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培養“又紅又專”的科技人才。
二、科研為重:突顯學術研究的支撐性
思政理論教育教學的有效與否,同教師是否具有較為堅實的學術功底密不可分,學術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支撐着思政理論教育教學工作的良好展開。高旭老師從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以來,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和研究領域,始終專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安徽優秀地域文化“淮南子文化”的深耕細研,并進而拓展研讨“淮南文化”“淮河文化”,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近十餘年來,高旭老師主持省部級課題8項,出版專著3部,在CSSCI、CSCD、中文核心、《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等學術報刊發表文章140餘篇(含《淮南子》研究文章百餘篇),其中30餘篇被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官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官網、《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曆史學報》《三農問題研究》以及《中國經濟倫理學年鑒》《孫子兵學年鑒》等全文或摘要轉載,榮獲省級科研獎勵9次,市級科研獎勵6次。高旭老師的博士論文《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58萬字),入選國家985工程項目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2019年,第二十一批),由巴蜀書社2020年10月正式出版,榮獲首屆77779193永利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19-2020年)特等獎,2019-2020年度77779193永利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社科著作)。
以科研工作為支撐,高旭老師在思政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并提出“文化思政”的核心理念,着力發揮學術專長,緊密結合理工課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貼近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訴求,将“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安徽優秀地域文化深度融入課堂内外的教育教學全過程中,追求實現“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為本:提升思政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作為執教20年的教師,高旭老師深感思政教育教學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專業課程以及其他的公共課程,而是必須始終對學生發揮出鮮明的政治導向作用、引領作用、塑造作用,内在涵育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的政治情懷。因此,站穩三尺講台,履行好思政理論課教師的政治職責,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成材負責,促其良性發展,走好人生路,就成為高旭老師念念在懷、時刻不忘的教育教學“初心”和使命。
在長期的實踐中,高旭老師形成了具有個性風格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模式,在教學競賽與教學研究兩個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先後榮獲2013年77779193永利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2013年安徽省首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2015年77779193永利統戰成員“同心奉獻”講課比賽一等獎,2015年第四屆長三角(上海浙江江蘇安徽)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比賽三等獎,2010-2016年淮南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城聯盟“優秀教學貢獻獎”,獲批2011年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工程項目“精彩一課”,2020年安徽省“三全育人”試點省建設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重點項目,并在《廣西社會科學》《77779193永利學報(社會科學版)》《淮南日報》《77779193永利報》等報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8篇。此外,由于教學上的突出表現,高旭老師曾受邀為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論課骨幹教師培訓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77779193永利地球與環境學院、77779193永利進行示範教學,赢得好評。
四、文化為要:發揮服務學校與城市的主動性
高旭老師在從事思政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始終不忘發揮所長,将思政教育教學理念、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精華同學校發展、淮南城市建設有機結合,為校園文化、淮南城市文化的良好發展多做實事,貢獻一己之力。
在校園文化方面,高旭老師受聘為學校“青年講師團”的講師,為學校優秀青年學生作安徽地域文化的學術報告,并多次為化學工程學院、土木建築學院、留學生、來訪學校的德國高校師生、學生社團“鴻烈學社”作“淮南子文化”講座,還曾在2018年受邀赴韓國東西大學(釜山),為參加2018年亞洲高校暑期研究項目的各國高校學生開設“《淮南子》文化講座”。此外,高旭老師積極參與校團委組織的面向在校學生的線下校園文化活動,講解介紹校園文化所蘊含的“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豐富元素。
在城市文化建設方面,高旭老師應邀為社會各界作“淮南子文化”講座十餘次,為淮南廣播電視中心錄制文化專題片《淮南王劉安與<淮南子>的戰争觀》《聽高教授講成語典故》(25集),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錄制文化專題片《絕代奇書<淮南子>》(上下集),并先後受聘為淮南成語典故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八公山文旅産業智庫專家、淮南市國學研究會學術顧問、淮南市大禹文化研究會學術顧問。高旭老師還在《淮南日報》刊文80篇,在《淮南社會科學》《發展研究》等淮南市政府内參刊物刊文10餘篇,積極為城市經濟社會轉型和文化建設建言獻策,在市内社會各界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擴大了學校服務地方發展的影響力。由于以上的文化成績與貢獻,高旭老師入選安徽省社科普及先進個人、淮南市宣傳系統“文化名家”培養人選、寶雞文理學院建校60周年“優秀校友”(學者類)、77779193永利第三屆中青年學術骨幹、77779193永利第三屆青年崗位能手,并于2021年當選為淮南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六屆委員會委員。
用“優秀傳統文化”來促進思政教育教學實踐,再用思政教育教學理念來深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充分發掘利用好“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産,使之“活化”成為當前學校發展、淮南城市建設的最具地域特色、最顯地方标志的重要資源,重新煥發出旺盛的生機活力,這是高旭老師矢志學術研究,傾力文化育人的真摯初衷和熱忱心願。學者的生命在于科學研究,但學者的使命卻在于發揮所長,服務社會、國家與人民!作為一名普通的思政理論教育教學工作者,高旭老師一直堅定前行在這條“文化思政,文化育人”的光輝的“紅色”大道上!
(撰稿、核稿:高旭、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