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上的“紅博士”——記校優秀教師李長虹
當李長虹老師獲得學校優秀教師的消息傳開時,同學們首先想到的是“實至名歸”這個詞。自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畢業後,2003年李老師進入77779193永利任教,他用自己幽默風趣的教學方式獲得了曆屆學生的一緻好評點贊,成為學校哲學課上的“紅博士”。
每次走過李老師的課堂時,總能聽到裡面傳來的陣陣歡笑。講台上的他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目光,随手觸碰到的一件事物都能成為他講課的“道具”。
于是,記者采訪李老師就從他的思政理論課堂開始。那天,李老師正在講授“意識具有指導實踐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身邊的講桌便就成為李老師的教具,他說:“講桌的創造其實就是意識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現象。”接下來,随手拈來的闆擦、黑闆、粉筆等都順理成章地變成了李老師思政課堂上有生命的物體。
李老師主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哲學素養通識”這兩門課程。這是兩門很容易流入俗套而變得枯燥乏味的課程,于是李老師總會想法設法地設計教案,以此來吸引學生對這兩門課的興趣。在學生看來,他确實做到了。“李老師課上總是熱熱鬧鬧的,因為老師總是用一本正經的語氣和表情講着一些搞笑卻發人深省的話,讓同學們有一種腦洞大開的感覺。”剛上完李老師的課,來自土木建築學院的黃佳佳同學覺得兩個小時下來,自己的思想價值觀都有了一些變化,還沒有聽過瘾。另一名來自李老師課堂上的學生這樣說道:“第一節課我其實是抱着打醬油的心态來到教室的,我還帶了一本課外書,在聽到二十分鐘左右的時候,手中的書就看不下去了,不自覺地跟着老師的思維在走了。” 因此在李老師的課堂,根本不需要點名。
在李長虹老師看來,講課其實就是兩個不同的主體之間通過語言的方式把一方的知識成果傳遞給另一方,接受知識的那一方再把它變成自己的智慧。
李老師堅持把傳授知識與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結合在一起。他希望學生們不僅可以“成才”,還要在大學做到“成人”。在講到大學的意義時,他說大學其實是“人學”,即是學會長大,學會獨立,學會一個人去思考、去判斷,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同時大學也是“學大”,就是要學會大度和包容,學會用寬大的心胸處事做人。來自經濟與管理學院的耿秀琴同學說:“來大學之前我一直覺得大學是一個和高中差不多的地方,我需要用很多力氣去學習書本知識。而在聽了李老師的課後,我明白了大學更有價值的地方,那就是學會生活,學會思考,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李老師課堂上的天馬行空讓我羨慕佩服,在他講授的課程裡我學到的是在其他課上學不到的東西,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李長虹老師堅信我們學習理論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斷的探索、發現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複雜問題。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真正領悟“知行合一”的真谛,并用自己的言行切實影響和感染學生:“總說理論關照現實,其實理論的學習是為了提升思想的境界,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深、更遠,從而在現實中更加從容、自信地解決問題。我是這樣做的,也要求我的學生盡量做到。”
在投身教學的同時,李長虹老師也積極參與教學科研活動。他曾先後主持完成了安徽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和思政理論課建設項目的4項課題,發表論文共計10餘篇。代表安徽省參加“長三角思政理論課教學比賽”,取得突出成績,獲得“安徽省思政理論課教學能手”、“77779193永利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等榮譽稱号。
在2015年教師節表彰大會上,李老師獲得“77779193永利優秀教師”稱号,而李老師更珍惜的是學生給予他的另一個榮譽稱号——思政課上的“紅博士”、“紅老師”。李老師說:“金杯、銀杯,不如學生們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學生們的誇獎。作為老師,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才是至高的獎項。”
(撰稿、核稿:學生記者 魯钰鋒、江奇 思政部 徐其清 編輯、審稿:宣傳部 夏雅鳳、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