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從容與忐忑間--代先祥師德先進個人事迹材料
講述娓娓道來,故事信手拈來,笑聲不禁而來,年輕的思政課教師代先祥讓學生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他黑瘦高的形體“品相”,還有風趣健談的教學“品相”。而在這些個性化的外觀之下,80後的他卻有着少為人知的豐富“内涵”。每一次走進教室的從容自若,每一次甩開講稿的談笑風生,背後都是“誰解其中味”的忐忑不安和小心翼翼。這如臨大敵一般的惶恐和謹慎,都源自于一顆敬畏的心,對方寸講台的敬畏。
康德說過,有兩樣東西越思考,越感到神奇,也越充滿敬畏,這便是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被譽為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擔負着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面對如此崇高的職業,教師不能沒有敬畏之心。
從教五年,代先祥在教學中始終“怕”字當頭。因為“怕”,他在電腦前敲下了20萬字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案和33萬字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案,而且每學期都會根據授課内容的調整反複修改完善。有時候,可能為取舍某一段材料,尋找某一個合适的詞,他都會琢磨很長的時間。在他看來,說服别人首先就要說服自己。備課就是一個從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和最終肯定的一個痛苦又充實的揚棄過程。電腦硬盤裡的“教學資料”文件夾清晰地記錄了他的講稿修改痕迹。從2009年的初為人師開始,10個學期的備課稿保存完整。鼠标置放處,文件顯示的是233.93M的容量以及無法顯示的時間和既無法顯示也無法計量的精力投入。這一頁頁的内容,代先祥都要求自己熟練于心,盡量達到脫稿的程度。他覺得,教師如果一直對着稿子就等于作繭自縛,無法觀察到學生的反應。更重要的是,老師對着稿子講課說明他沒記住内容,自己都記不住又怎能指望學生記住呢?正是出于這樣的要求,每一次90分鐘的課堂教學,無論是《綱要》課程,還是《毛中特》課程,他都能擺脫教材的束縛,自信地欣賞着講台邊的每一道風景。
精心準備的不隻是講稿。每學期開課前,代先祥都會認真地檢查一遍點名冊,找出學生名字中的生僻字。他把這項工作稱之為“掃雷”。在課堂上念錯學生的名字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有時甚至會引來一片噓聲。學生的名字中難免有雷區,代先祥就拿着新華字典,在這些生僻的字後面注音,遇到多音字時,他會先和學生确認一下,再讀出名字。對于一些有特點的名字,他也總會揣摩下其中的意味。在代先祥的點名經曆中,一些冷僻的名字被準确讀出時,與響亮的應答聲相伴随的往往是學生們齊聲的驚呼和贊歎。點到一個叫“子衿”的學生,代先祥就順口念出《詩經》中的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遇到名字裡含“恪”的學生,代先祥常會誇贊一句“和史學大師陳寅恪”同名。有個學生名字中有“葳蕤”兩字,代先祥念完後,就問是不是出自張九齡的《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兩句。結果學生不僅激動地點頭稱是,下課還開心地找到老師,說這是她的名字在課堂第一次被讀對。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名字被讀錯,讀對别人的名字也是一種尊重。與耗時費力的備課相比,備學生的名字絕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舉手之勞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的時代,教師要站好講台,給學生一碗水,不能隻滿足于一桶水的容量,教師應當是一條流動的河。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代先祥總是以一顆謙卑的心完善自我。科學研究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科研是根,教學是葉,科研的根深才會有教學的葉茂。在夯實教學基本功的同時,代先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五年來,他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10篇,其中一篇黨建文章榮獲安徽教育廳慶祝建黨90周年征文一等獎。主持省級課題兩項,校級課題一項。持續深入的科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内容,給講台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講台上的壓力和講台下的努力,讓代先祥獲得了講台上下的認可。他連續數學期獲得院部“學生教學測評滿意獎”,多次年終考核優秀,2013年9月被評為校優秀教師。但榮譽的厚度并沒有改變他對講台敬畏的程度,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讓他常懷敬畏之心。